特色诊疗
特色诊疗
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诊疗

针灸科特色疗法

时间:2015-07-31 14:27  来源:  发布人:admin  点击: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或伴有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腰痛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有些患者经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后仍残留有顽固的局限性疼痛、牵掣痛、腰椎活动受限,使病情长期缠绵不愈,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理论,运用中医放血、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疗法等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患者腰部疼痛及下肢牵掣痛、腰部活动度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项痹病是以颈项部疼痛伴有肩臂部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0%——70%。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痹症范畴,是因风寒侵袭、劳倦损伤所致。本病主要的表现是:颈肩部的疼痛、上肢麻木、疼痛,可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影响日常工作及睡眠。缓解期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在治疗上采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等方法,同时采用本科特有的“整脊旋提手法”治疗本病,对疼痛、麻木、颈椎功能活动障碍都有快速的缓解效果。#p#副标题#e#

  三、颈、腰椎病的护理

  颈椎护理:

  注意事项:

  1、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2、避风寒保暖。

  3、适当体育运动。

  4、颈部的推拿保健。

  保健常识: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颈椎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学生也成了颈椎病的受害者。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如果不能在早期做好颈椎病的自我保健工作,等到了严重的时候,就要面临更大的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去医院接受全面系统的临床治疗。那么,颈椎病患者应该怎样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呢?

  第一,采用热敷的方式。用一个内部装有合适温度热水的热水袋,放在患者的颈椎疼痛处20分钟左右,可缓解颈椎疼痛。如果没有热水袋,可用布袋装上炒热的粗盐粒,以同样的方式放在疼痛处,同样可以达到缓解颈椎疼痛的目的。

  第二,采用按摩的方式。在颈椎疼痛的部位反复按摩十分钟左右,力量要适度,以透入皮下为宜,不要弄破皮肤,然后再稍微拍打此处即可。

  第三,使用按摩枕。颈椎病患者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12厘米直径,20厘米长度的枕头,放在颈后仰卧半小时,每天坚持两次,可以矫正颈部的弯曲状况,放松肌肉,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

  第四,使用颈椎牵引带进行牵引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购一个牵引器,每天坚持颈椎牵引15分钟,一日两次,可以缓解颈椎的疼痛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脊髓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不能做颈椎牵引。#p#副标题#e#

  第五,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患者,要经常做一些放松运动,比如抬头,挺胸,伸臂等,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颈椎得以放松。

  第六,颈椎病患者的枕头的高度不宜太高,这样容易造成颈椎的肌群劳损,加剧颈椎的疼痛,因此要合理的降低枕头的高度。此外,枕头的形状、硬度等也会影响颈椎的健康。

  腰椎病护理:

  注意事项:

  1、腰椎病患者,应当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卧硬板床。

  2、避风寒保暖,改善潮湿的工作环境及居住环境;避免感冒咳嗽。

  3、清淡饮食,保持通畅。

  4、避免弯腰负重的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适当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

  5、腰部的推拿保健。#p#副标题#e#

  保健常识:

  腰椎病是所有腰部疾病的一个总称,一般是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生、腰肌劳损等.患了腰椎病除了送到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外,在平时的康复护理锻炼也尤为重要,专家提醒您,如果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这样对疾病的控制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捶击腰部。取站式,两腿稍分开,左右手半握拳,轮流朝后捶击腰椎间盘突出之处。做50次,力度以能忍受为宜。

  (2)、两腿并拢站定,使劲将腰部、臀部往前拱动、挤压,直到极限,然后收回。如此反复15次。

  (3)、坐位进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搞度与病人膝到足认错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4)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较硬的床垫,仰卧时膝微屈,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5)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殿,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 另一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

#p#副标题#e#

  四、针灸的发展渊源

  针灸疗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刺疗法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如古籍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针道生焉”等,伏羲氏等都是远古时期传说中的代表人物。但是针刺疗法真正产生的时间应该是“砭石”,其后出现了精治的石针。其后出现了骨针、陶针、竹针等,尤其是人类发明冶金术后,金属针具出现了大大的推动的刺法的发展。

  从战国到秦汉,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为以后的针灸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以后,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相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针灸机构和教育体系,设立针科、灸科,在课程上确立了《素问》、《黄帝八十一难经》和《针灸甲乙经》为必修科。

  针灸至今几千年来,一直以痛苦小,疗效好,治疗费少,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流传至今盛誉海内外,“针灸”被誉为“绿色疗法”,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目前在国外,以日本、韩国、等国外针灸治疗师达30-50万人以上,尤以日本、韩国最为盛行。

  五、熏洗疗法

  首先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气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后以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药液的淋洗又能使疮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六、中药外敷及塌渍疗法

  作用机理:中药外敷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灶。固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敷于体表的中药干粉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中医经典记载“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之,用药包敷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功而散之,教服药尤为得力”。

  其次,中医典籍中有“味入经”之说,中药粉包外敷患处,以其味入经穴,循经达于脏腑,既驱邪通经,又调理脏腑,其效胜于内服。

  适用病例:中药外敷散多应用于筋骨类疾病方面的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骨刺、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骨类疾病。#p#副标题#e#

  七、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适用病例

  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八、拔火罐

  拔火罐是用罐状器具、借助热力、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达到温中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去腐的目的。

  适应症:

  ①风寒型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外感风寒头痛,欧股,泄泻,寒咳哮喘,疮疡初期。

  ②刺血拔罐适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顽藓、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出血性疾病,皮肤过敏和疮疡,水肿和大血管处,妇女月经期,孕妇腰骶部不宜拔罐。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人视情况慎用。

  九、艾灸

  艾灸是借助艾绒燃烧之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慢性虚弱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湿温疼痛、肢体麻木、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阳痿、遗尿、寒厥等。

  禁忌症: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十、中药热奄包

  适应症:适用于寒湿、冷痛患者。

  禁忌症:湿热甚者不用。

  方法:将海盐及中药加热后,布袋包裹,敷于患处,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外科特色诊疗

版权所有 巧家县中医医院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大沙坝5号 办公室电话:0870-7125601 邮箱:qjzyy@126.com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巧家县中医医院

ICP备案号:滇ICP备19010629号

滇公网安备 530622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