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7 09:47 来源: 发布人:黄秋实 点击:次
妇科成立于2009年底,现有医护人员19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护士10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是以病房、妇科门诊、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开设床位21张,中医综合治疗室2间。配有微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离子治疗仪、心电监护仪、电子阴道镜、B超、简易呼吸器、电动吸引器、高频电刀、雾化治疗仪、中药熏洗床等设施。妇科门诊开展人工流产、取放环、宫颈息肉摘出、宫颈LEEP手术,外阴赘生物切除、输卵管通液等手术。我科擅长于中西结合及中医特色技术综合性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宫颈疾病、盆腔疾病、绝经前后诸症、月经不调等常见多发病。
近年来我科在临床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定期分析、优化改进,改变了单一的治疗模式,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的方法对本科优势病种盆腔炎进行中药汤剂灌肠、中药湿热敷、中药熏洗、阴道纳药等治疗;对绝经前后诸证进行耳穴压籽、艾条灸、情志调护及辩证使用中药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的呵护之下,让妇女更加健康和美丽。
妇科医护人员训练有素,科室管理有序。医院给予妇科一个平台让妇科持续的发展,妇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为你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让你恢复身心健康。
妇科科训
关爱女性健康 追求卓越成效
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1、盆腔炎
盆腔炎为西医的盆腔炎性疾病,为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带下病”、“热入血室”、“妇人腹痛”等病证属本病范畴。本病的高发病率和危害已严重影响到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该病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妇科重点病种之一。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我科在盆腔炎的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诊疗方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根据盆腔炎主要由湿、热、瘀、虚引起,并以此定出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等治疗原则,重视病因病机,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腹部微波治疗,阴道上药、盆腔综合治疗等具有中医特色疗法,联合抗生素使用,取得了较好成绩。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缩短疗程,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肯定。辩证使用中成药等治疗盆腔炎,内外合治,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2、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种繁多,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间期出血、闭经等。若延误治疗,可导致不孕或继发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我科在月经不调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月经不调的分类、辨证和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近年来针对月经不调在辨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耳穴、艾灸、中药湿热敷、辨证食疗等中医特色疗法,形成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3、经断前后诸证
经断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症)是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为绝经前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经断前后诸证的基本病机是肾气渐虚,天癸将竭,肾阴阳失调。中医学强调以人为本,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调肾阴阳,维持脏腑正常功能活动,以调补肾阴阳为主,并根据兼夹症选择温肾扶阳、阴阳双补、滋养肝肾、交通心肾等治疗方法。除了中药方剂的选用,我们还综合运用耳穴圧籽、中医情志治疗、中药沐足外治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好。我科辩证使用中药制剂,如柏子养心丸、六味地黄丸等,深受广大病患的喜爱。#p#副标题#e#
中医特色疗法介绍
中医药特色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适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不孕症、痛经、盆腔瘀血综合症、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等病症。采用的中医特色疗法如下:
(1)直肠给药
方法:①中药灌肠:将灌肠液温度预热至38~41℃,1次150-200毫升/日。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灌药后最好保留1个小时以上。②栓剂直肠给药:嘱病人排空大便,直肠栓肛门给药,1次1粒,1日1~2次。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止痛,消癥散结。
疗程:1日1次,14天为一疗程,经期停用。
适应症:适用于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陈旧性宫外孕、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2)中药湿热敷
方法:用中药液煮过的毛巾,温度适宜时敷于下腹部及两侧输卵管对应的体表部位,亦可热敷于腰骶部。
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温阳散寒、活血止痛。
疗程:1日1次,每次30分钟,以14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适应症:适用于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月经不调、不孕症、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妇科疾病。
(3)中药熏蒸
方法:使用中药熏蒸治疗机,根据辨证选药装袋,放进盛有1000毫升热水的熏蒸煲中,加热出蒸汽,熏蒸所需部位10~30分钟。
功效:舒筋通络、通调血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扶正祛邪。
疗程:1日1次,每次2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适应症:适用于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不孕症、外阴炎等妇科疾病。#p#副标题#e#
中医妇科历史渊源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重视妇女的孕产,《周易》最早记载了不孕不育症,《曲礼》提出近亲结婚不利后代,《列女传》记载了最早的胎教。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为妇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记载了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治疗血枯经闭。《内经》总结了女性以七岁为律,从“二七”到“七七”之年各年龄段生理变化的最早记载。
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其中记载了最早的妇产科病案;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其中妇人杂病三篇对现代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晋王叔和撰写的《脉经》首 先提出“月经”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论述了胎儿逐月发育及孕妇逐月养胎的情况。
唐代昝殷集唐代以前诸家关于胎产的论述,兼收民间验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著成《经效产宝》,本书围绕妊娠、分娩、产后等病症详论证治。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不孕症概括为“全不产”(原发性不孕)和“断续”(继发性不孕)两大类,还主张节制生育。
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引述了多种医书,分别对胎儿发育状态、妊娠诊断、孕期卫生、孕妇用药禁忌、妊娠期特有疾病、各种难产、产褥期护理及产后病证,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并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观点。该书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很高,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完善的妇产科专著,它的流传为促进中国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朱丹溪《格致余论·受胎论》中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张子和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的精辟见解,记载了牵引助产的成功案例。
张景岳《景岳全书》体现了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护以及性养生保健的优势和特色,提出“冲脉为月经之本”。
万全《广嗣纪要》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生殖器畸形不能婚配生育。
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治疗妇产科病重视培补气血,养肝肾,健脾胃,调理奇经,创制的方剂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为我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妇产科教科书,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防治流产的寿胎丸。#p#副标题#e#
养生保健
女性四期保健
(1)经期保健
①调情志:避免经前经期情绪波动和精神过度紧张,经前可适当服用中药调肝之品。②适寒温:要注意经期保暖、避免感寒、涉水、游泳和过食寒凉辛燥之品。③洁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垫,每日清洗外阴,但应禁盆浴。④禁房事:经期避免性生活,同时应注意观察月经量、色、质和气味等,若有异常则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孕期保健
①慎起居:生活起居规律,衣着宽松,适当家务和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跌仆损伤。②节房事:孕期前三个月和七个月后应忌房事,以免伤胎导致流产或早产。③调饮食:孕期饮食应清淡而富于营养,少食或忌食辛辣温燥之品。④保优生:定期产前检查,避免接触有害物品,孕期保持良好心情,营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
(3)产期保健
①避风寒: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但应注意避风保暖,夏季需衣着适度,预防中暑。②慎起居:需保证休息,适当卧床,不宜过早过度参与劳动和工作。③调饮食,注意饮食调养,多食清淡营养之品,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忌食辛辣酸收之品。④禁房事、洁外阴:产后因体质虚弱、恶露排出,血室开放易感外邪,故应保持外阴清洁,每晚需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垫。
(4)更年期保健
①调情志:应多参与社交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勿急躁动怒。②慎起居:适时起居,注意保健,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③多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④时体检:定期或不定期体检排查生殖系统肿瘤和其它内科疾病。
辨病辨证食疗
据临床观察,本病中药培补多作用缓慢,短期内对疾病无显著改善;兼之需长期服药,患者常难以接受,中医药食疗在固护胃气的同时,易于为患者接受,常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月经不调
①桑荷银花茶:荷叶15g,金银花15g,桑叶15g,麦冬15g。煎煮20分钟后入槐花蜂蜜10毫升兑服。每周2剂。适用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血热证。
②百合参莲粥:北沙参20g,百合15g,怀山药15g,莲子15g,加糯米50g,粳米50g煮粥。每周2剂。适用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脾肾气虚证。
③杞归芪桂汤:枸杞子20g,当归20g,黄芪20g,桂圆肉20g。以上四味加鸡肉或猪肉250g,炖汤,每周2次。适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肾虚血亏证。
④归芎佛手益母汤:当归10g,川芎10g,佛手15g,益母草20g。以上四味加鸡肉或猪肉250g,炖汤,每周2剂。适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肝郁血滞证。
⑤杞断薏豆汤:枸杞子15g,川续断20g,薏苡仁30g,赤小豆20g,。以上五味煎煮20分钟后入槐花蜂蜜10毫升兑服。每周2剂。适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肾虚痰湿证。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①冬苓薏豆汤:冬瓜子20g,茯苓20g,薏苡仁30g,扁豆20g,生山楂20g。用法:以上五味煎煮20分钟后入槐花蜂蜜10毫升兑服。每周2剂。适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证。
②二桂汤:杜仲15g,枸杞子20g,肉桂6g,桂圆肉20g。用法:以上五味加猪肉250g,炖汤,每周2次。适用于盆腔炎肾虚血瘀证。
③茴桂归芎汤:小茴香15g,肉桂20g,当归20g,川芎20g。用法:以上四味加羊肉250g,炖汤,每周2次。适用于盆腔炎寒湿瘀滞证。
版权所有 巧家县中医医院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大沙坝5号 办公室电话:0870-7125601 邮箱:qjzyy@126.com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巧家县中医医院ICP备案号:滇ICP备19010629号